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了一种超小型起搏器,可以无创注入人体。该装置的设计可安装在注射器的顶端,为解决心脏疾病,尤其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新生儿心脏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世界上最小的光动力心脏起搏器问世:比一粒米还小

这种起搏器 “比一粒米还小”,用于满足临时起搏需求。它还配有一个柔软、灵活的无线可穿戴设备,贴在病人的胸部。这种可穿戴设备可监测心脏活动,并在检测到不规则心跳时使用光脉冲激活起搏器。这些光信号可穿透皮肤、骨骼和肌肉,确保起搏的一致性。

心脏起搏器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完成功能后能够溶解。该装置完全由生物相容性材料构成,可在体内生物流体中自然分解,无需手术取出。

西北大学生物电子学研究员 John A. Rogers 说:“据我们所知,我们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儿科心脏手术对临时心脏起搏器的需求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尺寸的小型化就显得异常重要。就设备对人体的负荷而言,越小越好。”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里看视频介绍(需魔法):

2024年是硅负极电池爆发年!徐起:骁龙8 Gen4旗舰升级新趋势

https://youtu.be/j_0hZ8cUwgo

心脏起搏器的设计对新生儿尤其有益,因为新生儿的心脏小而脆弱,需要精确和微创的解决方案。西北大学实验心脏病学家、该研究的共同负责人 Igor Efimov 强调了这一应用:“我们的主要动机是儿童,大约有 1%的儿童天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缺陷,无论他们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国家还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好消息是,这些儿童在手术后只需要临时起搏。大约七天左右,大多数患者的心脏就会自我修复。但这七天绝对至关重要。现在,我们可以将这种微小的起搏器放置在儿童的心脏上,用一种柔软、温和、可佩戴的装置来刺激心脏。而且不需要额外的手术来移除它。”

这项研究在涉及大型和小型动物模型以及已故器官捐献者的人类心脏的多项测试中证明了起搏器的有效性。这项工作建立在罗杰斯和埃菲莫夫之前合作的基础上,在此期间,他们开发出了首个用于临时心脏起搏的可溶解装置。手术后通常需要使用临时起搏器,作为连接永久起搏器的桥梁,或者通过恢复正常心率来帮助康复。

研究小组希望他们的工作能满足需要短期心脏支持的病人的关键需求,尤其是手术后恢复的新生儿。

来源: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ink1, link2), Nature

美国对谷歌在线广告业务的反垄断审判将于今天晚些时候开始